江海实验室大湾区气象灾害研究室包庆主任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 王易
  • 日期:2025-04-25
  • 43

论文名称:IAP-CAS无缝隙预测系统中年际到年代际的预测技巧研究

论文概要:在全球变暖加速和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的背景下,预测未来 1 到 10 年的气候信息对于风险评估和未来规划日益重要。这些预测对于深化理解气候系统对外部强迫和自然变率的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已有一些国际研究计划加强对年际-年代际预测的关注,例如CMIP的年代际气候预测计划(DCPP)以及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灯塔计划的“解释和预测地球系统变化”。然而,现有预测系统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增暖背景下准确预测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变得更加困难。这些瓶颈问题凸显出提升初始化方案、优化模式参数化过程等的迫切需求。文章通过扩展现有的业务化次季节到季节(S2S)预测系统,IAP-CAS模式团队发展了年际-年代际(A2D)动力集合气候预测系统。该预测系统的核心是FGOALS-f2模式。基于海-气全场初始化策略以及时间滞后集合方案,该团队产生了一套1981-2015年的回算数据集,并系统评估了该模式在A2D尺度的预测技巧。

IAP-CAS年际-十年集合预测系统示意图

简介:
包庆,气象学专业,理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气候灾害防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大湾区气象灾害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首批技术攻坚类特聘研究岗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固定成员。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2)联合主席,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季节(S2S)预测计划技术工作组成员,国际气象学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中委会首届青年工作组成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020.9-)、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电子信息技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副热带气象委员会委员。

研究及招生方向:
1、大气环流模式研发
2、天气-气候无缝隙预测
3、季风气候动力学
4、气候系统模式研发
5、耦合模式研发

主要科研项目:
1、中国科学院B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亚太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动力学"项目3第2课题(XDB40030205),2020年1月-2024年12月,1560万元,在研,课题负责人;

2、“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联合研究合作专项(ANSO-CR-KP-2020-01),2020年1月-2023年12月,300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5161, 应用区域加密的变网格方法提高我国次季节-季节预测技巧, 2022/01-2025/12, 60万元,主持;

4、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A0604004, 大气环流模式FAMIL高分辨率版本研发 ,2023/01-2027/12,骨干成员;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活动项目,42142010, 科学传播类:面向中小学的大气科学传播和实践, 2022/01-2022/12, 主持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U1811464,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海陆气环境预警预报关键技术,2019/01-2022/12,参加人员;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91737306,高分辨率陆-气耦合气候系统模式研制及在青藏高原区域的模拟性能评估,2018/01-2020/12,主持人;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5100, 大气环流模式中云底次网格尺度垂直运动参数化方案研发, 2017/01-2020/12,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