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七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为深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应急避险与自救自护能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5月1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携手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育基金会、总务部、保卫处、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等多部门,在雁栖湖校区举办第二届中国科学院大学 “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焦建彬、保卫处副处长张兆华、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凌龙等部门领导及老师出席本次活动。
活动合影
在开幕式上,焦建彬副院长致辞,他指出本次活动通过打造“学、练、赛”一体化沉浸式教育场景,模拟真实情境,旨在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强调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他在发言中呼吁全体师生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从自身做起,加强知识学习,并积极参与宣传活动,共同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焦建彬致辞
保卫处张兆华副处长致辞,强调高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师生需强化防灾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他希望师生学习逃生技能和急救方法,定期参与演练;排查实验室、宿舍、食堂等重点区域的隐患,规范用电用火;灾害面前要有序疏散、互帮互助。保卫处将持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设施检查,更需师生共同参与,从细节做起。
保卫处副处长张兆华致辞
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马凌龙副主任致辞,他强调防灾减灾是校园安全的生命线。高校人员密集、设施复杂,需强化师生安全意识,摒弃侥幸心理,通过常态化演练掌握逃生和急救技能;同时要落实责任,规范管理实验室、宿舍、食堂等区域,杜绝违规行为;并利用校园智慧安防系统,提升风险监测和预警能力。他以汶川地震为警示,呼吁师生将安全理念融入日常,共同守护校园安全。
雁栖湖校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凌龙致辞
活动现场布置了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项目,在应急安全实训区,师生们积极参与模拟灭火实操,使用灭火器扑灭模拟火源,切实掌握灭火技巧。
烟雾逃生实操环节,通过模拟浓烟环境的楼道场景,师生们学习低姿捂口鼻的逃生技巧,提升在火灾中的逃生能力。
疏散防踩踏演练则模拟楼梯及建筑物倒塌等场景,训练师生有序撤离与防踩踏保护姿势,保障在紧急疏散时的人身安全。
联合教育基金会 “心动国科大” 项目团队开展AED 急救培训,包括心肺复苏讲解、AED 设备使用以及气道梗阻急救演示,为校园急救增添专业力量。
安全科技体验区的活动充满科技感。VR灾害模拟让师生沉浸式体验火灾、地震场景,学习在灾害中的避险决策,借助VR蛋椅 + 动感平台,感受逼真的灾害现场。
地震模拟体验演示3 - 8 级地震震动,教授师生避震与自救技巧,通过地震体验台,让师生直观了解地震的威力。
反恐防暴体验则演示校园发生暴力事件时,个人如何自救和规避危险,利用VR体验设备,提升师生应对突发暴力事件的能力。
趣味竞技挑战区的水带保龄球活动别出心裁,以消防水带作为 “保龄球”,投掷击倒 “模拟火源”,在娱乐中考验师生的精准度与器材使用能力,让防灾减灾活动更具趣味性。
此次防灾减灾日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师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应急避险技能,为构建安全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将继续举办系列应急科普活动,不断深化师生员工对防灾减灾工作的认识,为构建更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贡献专业力量。